基本信息
综合评价: | 4.4 | ||
楼盘名称: | 锦绣森邻 | 建成年代: | 暂无数据 |
物业类型: | 普通住宅 , 公寓 | 项目特色: | 教育地产 |
建筑类型: | 板楼 | 装修标准: | 暂无数据 |
产权年限: | 暂无数据 | 装修情况: | 毛坯 |
开发商: | 暂无数据 | 环线位置: | 暂无数据 |
投资商: | 暂无数据 | ||
品牌商: | 暂无数据 | ||
楼盘地址: | 桂中大道西470号 |
销售信息
销售状态: | 在售 | ||
开盘时间: | 待定 开盘提醒 | 交房时间: | 待定 |
售楼地址: | 来宾市桂中大道西470号 | 售楼电话: | 4006162877-257348 |
2011039 | 2012-04-01 |
规划信息
占地面积: | 29461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64358平方米 |
容积率: | 3.29 | 绿化率: | 35% |
停车位: | 暂无资料 | 楼栋总数: | 暂无数据 |
总户数: | 336 | 物业公司: | 暂无资料 |
物业费: | 0.75元/平方米.月 | ||
物业费描述: | 暂无数据 | ||
周边配套: | 暂无资料 | ||
学校: | 暂无数据 | ||
内部配套: | 暂无数据 | ||
建材设备: | 暂无数据 | ||
供暖方式: | 暂无数据 |
楼盘简介
锦绣森邻占地30亩,规划住户336户,容积率是3.29,绿化率35%,停车位和住户比例1:1。项目的沿街住宅部分的一楼面积是735平方,二楼商铺是1000平方左右,主要的商业是将打造来宾目前专业的电子数码城。位于来宾市重点发展区域的来华投资区,项目的西面约300处事来宾市高级中学(柳州地高),今年5月份面向全区开始招生投入使用,在中学附近是10000亩地的教育院中学区;项目的南面紧邻桂中大道双向六车道,交通极为便利;项目的东面是华侨安置小区;项目的北面是住宅用地和来宾市体育中心。 项目概况: 本规划为来宾市电子科技广场规划方案,地理位置位于来宾华侨投资区中心区星城路与桂中大道延长线交叉口西北角(来宾高中旁,原柳州地高),地块东面为华侨安居工程;西面均临近各学校用地;南面为市政干道,景观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域位置及其优越,是规划高尚社区的用地。 总平面规划设计: 规划用地面积29461.72㎡,代征道路用地面积5498.549㎡,街旁绿地用地面积4424.257㎡,实际建设用地面积19538.914㎡,沿市政道路旁设2-3层沿街商铺及18层办公公寓楼,商铺主营为IT电子商场,地块北面设26层高层住宅,其余均为多层住宅,以多层为主,总规划建筑基本南北向,疏密有致,成环绕围合之势,满足了小区日照及通风,便于节能设计。地块中部为多层,北面为高层,形成前低后高,坐南朝北,聚水藏风之势,规划总体布置功能明确,采光通风良好。 规划交通组织: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原则,分设住宅入口,商业入口,机动车入口,主入口紧密结合入口广场设在市政主干道,商业入口与小区入口分开设置避免了商业人流与小区人流的相互干扰,使小区环境得到有效保证,小区主干道路 6米宽的景观步行道设置;住宅步行道路采用2.5米,用于小区组团内部的联系。 绿地系统设计: 地块中心部分设中心绿化广场,院落式的围合空间绿化。结合住宅空间形态布置住宅前绿地、组团绿地,重点布置草坪、花卉、点缀树木,装饰小品和活动场地,以营造亲切、安宁、和谐的生活氛围。 竖向和停车库: 地块竖向南北地势为平坦,结合观地形在高层住宅一层设架空层停放非机动车,结合地下室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接近1:1的住户和停车位比例可满足小区停车需要,使小区车辆进入小区品质减少到少。 “来宾大学城”的来宾市教育园区总体(概念)规划方案,于08年12月16日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按照规划,5年内教育园区在校生规模将达3万人,今后力争达到5万名在校生规模。 按照规划目标,新建的教育园区要建成立足来宾、面向桂中、辐射全区的现代化教育园区。园区位于来宾市华侨投资区腹地,规划控制面积约1万亩,其中院校用地约4000亩。园区分为5个功能区:资源共享区,布局可供园区内所有学校师生以及城区市民共享的设施,包括市体育中心、市卫校附属医院等;高等教育校区,近期规划布局柳州师专来宾校区、来宾职业技术学院,远期引进1至2所广西区内外高校到园区内办学;职教中心校区,主要规划布局入驻中职(技工)学校;技能实训区,主要规划布局教育园区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入驻院校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创业中心、软件基地和为教学服务的部分产业;基础教育区,主要规划布局入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等学校。 近期,来宾市将通过引导柳州师专来宾校区、来宾职业技术学院、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来华中学等学校入园办学,规划5年内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每年完成职业培训1.5万人次。今后,还将通过引进1至2所区内外高校到园区内办学,让整个园区在校生达到5万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