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必须减少楼市炒作资金

中财网 2017-09-15 11:3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17金融街论坛"于2017年9月14日-9月15日举行。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出席并演讲。 王兆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把握住住房的居住属性,因地制宜施策"去库存"。"按照分类条款的原则,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是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根本的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住房的居住性属性

"2017金融街论坛"于2017年9月14日-9月15日举行。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出席并演讲。

王兆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把握住住房的居住属性,因地制宜施策"去库存"。"按照分类条款的原则,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是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根本的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住房的居住性属性,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抑制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来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的需 要。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也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

此外,在"债转股"方面,王兆星表示,我国企业部门债务杠杆水平相对较高,不仅加大了企业经营的脆弱性,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要支持银行业充分利用现有和将要设立的实施机构, 与有良好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的债转股,来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目前多家银行已通过实施机构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 工建筑、建材等重要的企业签署了债转股的协议,应该说债转股,或者更大范围企业杠杆正在有序推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兆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年的金融街论坛,在此也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主持人讲今年是金融街论坛举办的第六年,在过去的六年当中,我国的金融业综合实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也有利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又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应该说是在十分重要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部署。这和今天论坛的主题--"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也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想今天的论坛也必将成为我们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的做好防风险、支持实体经济、深化改革的集思广益和沟通交流的平台。

刚才吴老先生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就是如何在去杠杆的过程当中,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当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要解决这样一个命题,可能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不断的深化金融改革来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效率和水平。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主要力量,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的基调,要遵循经济、金融的客观规律,建立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的良性循环,来促进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也想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结合银行业监管及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排名前列,要正确地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三位一体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的周期性、体制性矛盾叠加,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深化金融改革也可能受到掣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正确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底线,要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我们深层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应该三者并行并重,才能构筑一个结构稳定的"铁三角",来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1、必须牢固地树立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与本源的意识。当前,重点是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循环畅通,实体经济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新常态下,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金融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加减并重,进退有序,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2、要正确地认识到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使命,如果金融机构处于不健康、不安全的状态,就很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把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要科学防范,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着力防范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着力构筑金融的安全防线。

3、要把深化改革视为金融发展与稳定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障。在我国金融业成长过程当中,曾经遭遇种种的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题,最终都是依靠改革来成功化解,随着金融业发展与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体系的复杂度、开放度越来越高,如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键是让金融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来加以不断的推进。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当中,不断地推进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和转型发展。对于银行业而言,可以说服务实体经济是光荣使命,防范金融风险是主体责任,深化改革是基本动力。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辩证统一的关系。最根本的路径,还是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来更加有效地进行金融资源的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加上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够实现金融的安全和持久的稳定。

第二,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也应相应加以改变。银行业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定位来注重增量的优化,存量的重组和动能的转换,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多样化的要求。在这里我想提几点:

1、继续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大力支持去产能。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也必须要有所作为。既要有效地识别,稳妥的有序退出僵尸企业,避免信贷资源流入低效的黑洞,同时也要杜绝一刀切的抽贷、断贷,避免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扩大和爆发金融风险。银监会还将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债权人委员会的基础,来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不断探索银企双赢,支持实体经济新的方式和新的途径。

2、严格把握住住房居住性的属性,因地制宜的施策来去库存。按照分类条款的原则,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是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根本的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住房的居住性属性,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抑制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来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的需要。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也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

3、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的债转股,来深入推进去杠杆。我国企业部门债务杠杆水平相对较高,不仅加大了企业经营的脆弱性,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要支持银行业充分利用现有和将要设立的实施机构,与有良好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的债转股,来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目前多家银行已通过实施机构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建筑、建材等重要的企业签署了债转股的协议,应该说债转股,或者更大范围企业杠杆正在有序推进。

4、加强服务收费的监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银行业收费方面的专项治理和检查,并对发现的违规收费、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整改和严肃的处罚。近期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取消、暂停、减免若干个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项目,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市场调节的项目来主动减费让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现在,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困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改进自己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服务,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合理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地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5、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加强金融服务的短板。近年来银监会通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基层下沉,推广续贷业务,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禁止免责业务,优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着力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基础性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继续扩大立卡贫困户扶贫工作,完善金融扶贫的工作机制,提升精准扶贫的效率。今年,银监会还制定了《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目前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营,同时银行业也要积极国家的各项重大战略,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这是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第三,切实管控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巩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截止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243万亿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2%,贷款损失拨备的覆盖率为172%,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银行业已经有了较为厚实的底子,综合实力也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全球经济政治的复杂性,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关联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一些银行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十分有效,所以我们面临的风险隐患和挑战仍然不少。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维护银行业健康安全运行是我们的法定职责,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1、有效防范处置重点领域的风险,包括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这里面也包括有效的加强银行内部的风险管控,使银行业真正回归主业,回归本源。要坚持落实穿透原则,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2、要稳妥有序地治理银行业金融乱象。经过上半年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到今年6月末,银行业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同业资产和负债余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明显增多,表内业务表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同业业务套利化,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经营活动也开始更加规范,监管机构将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

3、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有效弥补监管短板。根据银行业和风险变化新的特征,银监会已着手来完善一系列监管制度,我们将合理把握出台的节奏,科学评估市场影响,稳步有序推进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非现场和现场的监管,提高风险信息的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的披露水平,在强化监管履职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将主动做好监管协调,强化与中央银行,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来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第四,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活力。当前有些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情节、速度情节、名次攀比情节根深蒂固,有些过于追求短期的回报,忽视长期的稳健发展,专业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制约着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来推进银行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

1、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金融业本质上还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应该是金融业的天职,也是宗旨,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摒弃一味求大图快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秉持质量优先的内涵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努力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以服务创造价值,争取建成百年老店。

2、要健全法人治理,改善激励约束机制。银监会将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等多个层面着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管理,加强股东行为的约束,不断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既要避免过于追求短期利益造成风险的积累后移,同时更加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个环节拓展和创新的能力。在防范风险方面,在银行的自身改革方面,也要牢固地树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风险防范的排名前列责任人这样一个主体的责任。

女士们,先生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解其泉源。对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银行业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思考和实践,今后还会遇到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之后只要银行业坚持回归本源,持续深化改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一定为我国经济行稳至远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